《走向共和》翻案还不够,还要全面美化李鸿章,这风气怎么来的?
话说2003年那会儿,一部叫《走向共和》的电视剧一播出,就在历史圈子里搅起不小波澜。这剧把李鸿章塑造成一个悲情英雄,签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场景拍得特别有味道,强调他那股子无奈和为国牺牲劲儿。剧里选了吴俊全来配音,那声音一出场就给人一种权威感,本来是老版《三国演
话说2003年那会儿,一部叫《走向共和》的电视剧一播出,就在历史圈子里搅起不小波澜。这剧把李鸿章塑造成一个悲情英雄,签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场景拍得特别有味道,强调他那股子无奈和为国牺牲劲儿。剧里选了吴俊全来配音,那声音一出场就给人一种权威感,本来是老版《三国演
官员们捧着《礼记》里“怀柔远人”的规矩,对着英国舰队念“仁义道德”,结果南京条约一签,香港没了,白银赔了两千一百万两,国门被炮舰撞开个大洞。
明朝末期以来,中国经历了多次外来侵略,经济、文化、领土主权等方面都经受了重大损失。
时间拨回到1988年,电视台播放了一部所谓的纪录片,主要的观点是:全面否定传统文化,认为中华文明是劣等文明而西方文明是先进文明,否定中国革命历史,鼓吹全盘西化。
古代科举制是封建王朝培养和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。始于隋朝(605年),完善于唐宋,至1905年(清光绪三十一年)废除。清朝废除科举制度,是中国教育和社会变革的重大事件,其原因是多方面的,涉及政治、社会、经济及外部环境等因素的综合作用。
《易》曰:鸣鹤在阴,其子和之;我有好爵,吾与尔靡之。期待每一个共鸣的你,关注、评论,为学、交友!
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,电视剧《人生若如初见》播出了。回忆创作过程,我的脑海中浮现两个辛丑年、间隔120年的场景。一张是历史照片,记录了1901年《辛丑条约》签约的历史现场。一张是新闻照片,定格了2021年中美高层战略对话,可以
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,电视剧《人生若如初见》播出了。回忆创作过程,我的脑海中浮现两个辛丑年、间隔120年的场景。一张是历史照片,记录了1901年《辛丑条约》签约的历史现场。一张是新闻照片,定格了2021年中美高层战略对话,可以
“这个帝国不是被革命推翻的,是被自己签下的借据勒死的。”1912年英国《泰晤士报》道出了清朝灭亡的原因。从鸦片战争伊始,大清就走向了财政恶性循环的道路:因为缺钱疯狂举债——抵押铁路、税赋、矿产等——债务转嫁激发民变——债务危机压垮政权。
清朝从康熙帝到乾隆帝时期,西方社会已经通过工业革命开始了近现代化的步伐,但是清帝国的GDP仍然属于世界第一,还不算十分落后。可惜康乾盛世时期的统治者长期保持夜郎自大,丝毫没有注意到世界格局的变化,此时的清帝国已经开始走到下坡路。